大姨媽來了 這18類藥物不能碰
2019-02-02
張女士騎車不慎摔倒,導致身體多處挫傷,紅腫疼痛。她自行服用三七傷藥片並用紅花擦拭挫傷處多天,其間適逢經期,她發現月經量比以往明顯增多,還出現月經期延長。
張女士很納悶:自己一貫月經規則、沒有月經過多的毛病呀,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於是到醫院用藥諮詢,才知是月經來潮使用活血化瘀類中藥引起的月經過多。
一般而言,在女性的妊娠期、分娩期、哺乳期和月經期,人們普遍多關注前三期的合理用藥,而月經期合理用藥卻不太注意。

1、女性經期藥物對代謝的影響
長期使用某些藥物,會導致藥源性月經失調,應引起足夠的重視。
激素類
性激素不論是雌激素、孕激素,還是雄激素,都影響月經,其影響程度因用量及用藥時間長短而不同。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用藥時間較久之後,可以引起閉經,或者先發胖,然後閉經。
中樞神經抑制類藥
安定、利眠寧,主要有鎮靜、抗焦慮和肌肉鬆弛作用。若過多服用,可導致月經不調和排卵損害等。長期大量服用苯巴比妥等,會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的釋放,引起月經失調、閉經。
抗精神病藥
用後常常發生閉經,或者發生閉經泌乳綜合徵。氯丙嗪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,引起月經不調和閉經等;舒必利等其它藥物會引起高催乳素綜合症,導致月經失調乃至閉經。
解熱鎮痛類藥
布洛芬緩釋膠囊(芬必得)可引起月經紊亂、持續不退。
抗過敏類藥
阿司咪唑(息斯敏)可導致月經提前十幾天。停藥後恢復,再次用藥再出現。
胃動力類藥
多潘立酮可出現月經紊亂、月經過多,嚴重者接近失血性休克狀態、月經稀少、溢乳、閉經等。最短服2~3次後出現,長者1個月後出現;西沙必利(普瑞博思)可導致食慾增加,但停經。
心血管系統類藥
氟桂嗪(西比靈)服藥2~4周后出現月經提前、量多、有血塊,持續8~10天;利血平可引起閉經;地奧心血康服用一周后可出現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、月經周期提前等。
抗真菌類藥
伊曲康唑致月經周期延長可達40多天至2個月;酮康唑使月經提前、經血量明顯增多。
抗腫瘤藥物
用藥量大時,可以抑制卵巢功能,或因全身情況受損而發生月經稀少或閉經。
H2受體阻滯劑
替丁服藥後半個月陰道內少量流血持續10餘天。
利尿藥
氯噻嗪、呋塞米、利尿酸等,長期服用可引起月經不調;安體舒通可導致月經不調。

2、女性經期服藥的藥物不良反應
由於月經期出血使得部分藥物的代謝和清除均加快,女性在月經期使用這些藥物時藥物的療效便減弱,從而導致病性加重。
例如,女性用苯妥英鈉治療癲癇時,由於月經期該藥物在體內的清除加快,致使癲癇常在此期間發作。
月經期會影響藥物療效的藥物還有:治療哮喘的氨茶鹼、抗生素中的紅黴素、激素類中的甲潑尼龍、某些解熱鎮痛藥等。
因此,女性月經期間使用以上藥品,應在醫生指導下,適當加大藥物劑量或酌情調整使用其他藥品。
3、女性月經期間慎用的藥物
女性月經期間如需服藥,要權衡利弊,特別注意其不良反應和慎用或禁用的藥物,保證用藥,合理、安全有效,從而保證女性身體健康。
治療婦科感染疾病的局部用藥
如治療陰道滴蟲或黴菌感染、洗液、陰道片劑、丸劑、栓劑、膠囊等,常用的如制黴菌素、甲硝唑等,以及中藥(如蛇床子)製成的外用製劑,月經期間應暫停使用。
因月經期子宮黏膜充血,宮口開放,容易招致細菌感染。
子宮內膜剝落後,留下了巨大的創面,子宮頸的黏液栓為經血流所代替;陰道的酸性環境為經血的中性所代替。局部用藥容易發生子宮腔內細菌感染。
激素類藥
人體激素的合成與代謝平衡與女生的月經周期也有關,因此,不可在經期使用激素類藥物,以免失去平衡。
如雄激素能導致月經紊亂,抑制排卵;
黃體酮能導致乳房脹痛或陰道流血不規則;
口服避孕藥能導致乳房觸痛或突破性出血;
腎上腺皮質激素能導致閉經或發生腹脹。
女性的性激素合成及代謝平衡與月經周期密切有關,因此,不可在經期使用性激素類藥物,以免造成月經紊亂。
甲狀腺製劑
可造成月經發生紊亂,出現怕熱、出汗、心律失常、體重減輕,經期也不宜用。
瀉藥
瀉藥中的容積性瀉藥,如硫酸鎂可刺激腸壁而引起盆腔充血,故月經期應禁用。其他如腸胃動力藥,亦應慎用或忌用。強刺激性的藥如三黃片,可引起盆腔充血,月經增多、缺血性貧血。
抗凝血藥
為防止增加子宮出血,月經期避免使用抗凝血藥,如香豆素及某些中藥溶血栓製劑。抗凝血藥可引起月經過多,甚至大出血,經期應避免使用,如香豆素、肝素、溶栓劑等。
止血藥
這類藥因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,促使毛細血管收縮,可能引起經血不暢,如安絡血、維生素K等。此外,還須慎用具有較強止血作用的中藥或中成藥。
部分中藥
活血化瘀類中藥
此類藥物不僅有抗凝、抗栓的作用,還能擴張血管、加速血液流動,因此會造成月經量過多。如阿膠、當歸、益母草沖劑等應經期結束食用,以免經血過多或經期延長。此外紅花油、跌打萬花油、三七傷藥片、複方丹參片等也應慎用。
芳香通竅類藥物
如麝香痔瘡(栓)、麝香關節止痛膏、五味麝香丸等也不宜使用,因為這些藥物會影響經期出血與凝血機制,妨礙子宮內膜的生理性修復。
破血的中藥
主要有水蛭、虻蟲、麝香、三棱、莪術、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商陸等可以引起月經延長、月經量過多、淋漓不盡等。
苦寒的中藥
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枳殼、豬苓等可以引起婦女經期腹痛,月經不調等。